水清草美的呼伦贝尔,令人神往;年轻的姑娘小伙,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家乡。近年来,不少年轻人满怀热忱回到家乡呼伦贝尔,将个人理想与建设家乡融为一体,把青春无悔的奋斗华章,书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草原上。
“年轻人应该有理想,为牧民做一些好事情”
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克鲁伦营地,水草丰美、遍地牛羊。几座蒙古包和木帐“长”在草原上,人们推开窗便可看到克鲁伦河缓缓流淌的景象。
这是米吉格道尔吉家乡芒来嘎查一片草场最新的模样,也是他作为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达(村委会主任)带领当地农牧民探索“旅游+”模式的成果之一。自2006年学成归乡,米吉格道尔吉投身家乡基层工作已有十余年。
当地妇女使用皮毛和白桦树皮等手工制作的鄂温克族传统民居“撮罗子”摆件(摄影:人民网孟丽媛)
“没有设计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我们的阿姨个个都是‘民间艺术家’。”艾吉玛说,“这些年来,我们以订单加工的方式带动200多名农牧区妇女实现增收,同时还陆续为周边地区千余人提供了手工艺品制作培训。”
从一枚“太阳花”皮毛挂件到如今200多款“讲述”着民族文化的文创产品,从母亲乌仁带领几位一起长大的伙伴以传统手工艺创业到如今团队齐心带动当地成百上千名农牧区妇女“巧手致富”,10余年间,现实里的“太阳姑娘”也在温暖着更多人。
带领嘎查农牧民走上“致富路”的米吉格道尔吉,投身家乡旅游业发展的申世宣,传承民族文化的“守艺人”艾吉玛……要问那些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年轻人发展得咋样?看看农牧民鼓起来的“钱袋子”,听听游客对“大地艺术”的赞赏,品鉴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创工艺品,答案不言自明。